珐琅器工艺在元末传入中国,初期被视为“闺阁”之物,一直未受到重视。据院校金属徽章定制的小编了解,珐琅器直至清代才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扶植,尤其到了乾隆时期,各种珐琅器的制作技术均得到空前的发展。
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,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大类,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,先后于公元13世纪末和17世纪初发展起来的,在中国悠久的工艺美术史上是最年轻的品种。清代珐琅器品种繁复多样,造型新颖奇特,色彩富丽堂皇,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,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博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。
掐丝珐琅是金属胎珐琅器工艺的一个品种。制作方法是在已制成的金属胎上,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图案纹样轮廓线;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(主要是铜,也可用金或银),焊接或者是黏合在纹样轮廓线上;再于金属丝或金属片纹样的空白处,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,经过焙烧、磨光、镀金等加工制作过程后而成。
掐丝珐琅起源于波斯(今伊朗),成熟于五六世纪。以后由波斯传到阿拉伯、东罗马帝国等地,元代时传人中国。北京是掐丝珐琅的主要产地,因盛于明景泰年间,以蓝釉最为出色,故称为“景泰蓝”,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。遗存数量大,品种多,制作精,艺术水平高,是世界掐丝琅工艺中珍贵的艺术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