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,一直是旅游要素中的一个弱项。金属纪念品定制的厂家告诉你们,全国的旅游市场,都是千篇一律的老一套,地方性资源利用不足。比如很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,可能材料的选用有地域性,但是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地方性,不能充分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。
旅游者的足迹遍布各地,他们的眼光是“跨界”的,生产者一定要换位思考,要以突显的个性来避免产品的趋同,因此要坚持手工生产和手工操作。这种生产方式会自然而然地保持一种个性。
现在的旅游纪念品市场,大家争相模仿,在设计上没有创新激情,有制度保障方面的原因。将来可以考虑运用认证、贴牌等保护地方知识产权的手段。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,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一般工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一样。非遗多是大家共有的集体财富,是为社区民众或者全民所共享的,贴牌后就可能为独家所有了。如何既起到知识产权保护作用,又避免非遗的私有化,这是一个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问题。这个问题不解决,会影响制作者、从业者的热情和个性的表达。
针对当地老百姓所共有的非遗项目,应该由当地民众组成行业协会一类民间团体来进行生产管理,让生产合理有序。即便是传统纹样,每个人都可以处理得不完全一样,不必刻意抄袭复制。如果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把握和处理,同样格式下的传统纹样会呈现不一样的个性化状貌。怕的是某个人制作的东西一旦好卖,大家便原封不动地照样制作,这就难免出现恶性竞争了。
在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时,设计者要有强烈的乡土情怀,要热爱自己的乡土,要保持对传统乡土艺术的自信。许多人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很“土”,没有看到其独特价值。其实,任何的地方资源或地产自然材料,都不是没有用的东西,一片树叶、一块石头、一根朽木,都可以凭巧艺而变成一件艺术品。譬如,比之于瓷作,陶作对泥土的要求要低,但宜兴陶工精练陶土、粗陶细作,靠匠心巧艺把紫砂壶做成精致高雅的艺术品,陶土价值大幅度提升。可见,不是只有稀缺的材料才有珍贵的价值,也不是只有珍贵的材料才能制作艺术品。地方物产的“土”性,只要把握得当,就会成为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。
要开发尽量多的产品,而且要精致,也就是说在制作上要尽心。粗犷是一种美学风格,可以坚持,但粗犷不等于粗制滥造。制作上要保持乡土气息,但该讲究的地方还是要讲究。旅游纪念品应该是一种充满匠心的、有着手艺人情感投入的、耐人寻味的作品。
从根本上说,旅游的人文动机和价值诉求在于寻求“差异性”以及对这种“差异性”的身临其境的体验。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,取决于它相对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。然而,现代旅游活动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,往往也会对旅游活动所倚重的文化差异性构成冲击。因为旅游活动总是人为地加强着跨文化接触,以致在由此形成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中,相对强势的方面往往会对相对弱势的方面构成影响,从而不断削弱其差异性而最终将其同化。如果旅游地的民众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那么旅游活动就难免会对当地的文化生态造成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,而差异性的丧失必然会削弱旅游地的旅游价值。因此,维护民族或地域文化的差异性,与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长远经济利益是一致的。